湖北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300公里。到“十四五”末,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有望突破8000公里。点多面广,高速公路路政执法难度大。以前,路政对涉路施工的监管,主要依赖日常路面巡查中发现,再对作业情况现场监督检查,效率较低,路段整体安全性差。
从2021年至2022年4月,湖北高速路政配备70台无人机,组织100余名路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取证,实现湖北高速无人机执法全覆盖,执法效率大为提升。无人机操控技术在交通综合执法领域的非现场执法、精准执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已延伸到巡查管理、隐患排查、施救监管、超限管理、路产信息等多方面。
积极探索巡检新方式,结合“无人机”监测范围广、灵巧、快速的特点,在辖区范围内进行高空巡查,补齐传统人工巡检查的短板。近年来,湖北高速路政深入开展沿线结构物精细化管理,形成了“空中+地面”“人防+技防”立体巡查体系,为打造智慧高速贡献力量。
大家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时常会遇到由于事故导致交通中断、车辆滞留路面的情况,随着后续车流的增加,如果前方不能及时疏通,后方车流就会越堵越长,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如何安全快速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及时提供决策研判依据,请吴弦大队长介绍一下,咱们路政巡查,是如何想到通过无人机来开展工作的?
吴弦:在日常的工作中,以前在面对千头万绪的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问题时,有限的路政执法力量往往难以及时调查取证,以往当发现路面发生应急情况后,只能通过从就近位置调集人员开车到现场才能查看,当遇到堵车等情况,就得一边疏通占道车辆一边往事故现场赶,而采用无人机辅助路政执法,能在车流尾端直接操作无人机快速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快速指挥现场工作,有效解决了高速公路路政巡查发现问题难、节假日道路拥堵保畅难的问题,并且能实现数据与省局应急处置中心之间的远程实时传输,及时提供决策研判依据。
一个巡查方式的转变,带来的是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也折射出高速路政人员立足实际、突破求变的创新精神。
其实,在日常工作中无人机的运用还有不少,比如说路面施工区域的安全监管就是巡查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在夏季的某些时段,会是路面铣刨摊铺等专项施工作业的高峰期,这些施工具有点多线长,施工现场人员、机具复杂等特点,给施工监管工作带来较大压力。能不能请吴弦大队长介绍了一下,在高速路面施工区域或其他工作中,有哪些创新的举措?
吴弦:以往都是通过驾驶车辆通行未封闭车道来巡查这些施工区域是否做好防护,这就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既要保证巡查车辆在路面的安全行驶,又要在有限的通行时间内检查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其次对封闭区域较大的现场没法全面查看。
而这些问题在用无人机后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通过在安全区域操作无人机“空中监管”施工区域,利用立体扫描结合现场检查,把脉施工现场管理症结,能有效提升施工监管效能。通过无人机的高清摄像头,路政人员在全面掌握施工现场的总体情况的基础上,还可以细致了解施工现场标志牌摆放是否规范,现场设施布设是否合理,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细节情况,实现巡查全覆盖,为有效监管提供信息支撑,确保施工路段安全畅通。
除此以外,针对大中型桥梁的空间、上跨设施防护区域、高边坡封闭网等重点设施,也进行了无人机采取“空中+地面”的巡查模式实施检查管理,通过无人机的空中视角,准确记录现场情况。
特别是桥下空间检查这块,因大队辖区桥涵占比大,桥梁、涵洞多达520座,按照原来传统的方式,全部排查一遍不仅耗时长,而且难下去存在死角,无人机的使用有效解决了此类难题。
比如说,2021年5月沙公高速南段开通,在不加1人不增1车的情况下,无人机开始大显身手。路政执法人员在找准沿线起飞降落点后,通过无人机对新开通路段的收费站、服务区、沿线高边坡、高填方深挖路段、桥下空间、沿线隔离网等进行调查并排查各类安全隐患,1小时排查辖区路段近3公里,3天排查各类安全隐患56处。以前需要路政执法人员爬上爬下,找小路绕行桥下空间的情况减少,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今年3月在无人机巡查的助力下,及时发现2处违法利用桥下空间搭建牛棚的情况,采取说理式执法进行拆除,有力保障了辖区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
交通线路分布点多面广,所处地形复杂,传统的人工巡查方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条件艰苦,特别是对大范围路网地交通线路地巡查,以及在冰灾、水灾、地震、滑坡期间公路巡查,所花时间长、人力成本高、距离远、困难大。
小小的无人机,因“巧、快、灵”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为一线路政执法人员日常工作带来便利。但无人机的操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掌握方法和技巧才能事半功倍。下面请随岳支队执法科的路政员李波鋆,介绍一下随岳支队在推进无人机实践应用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内容。
李波鋆:无人机作为一个新型的科技装备,在影视制作、电力巡检、救援搜救等行业的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说起无人机在湖北路政执法工作中的实践应用,其实早在2018年就已经开始了。
在2018年冬季防冻防滑工作中,组织开展了“2018-2019冬季防冻防滑无人机专项飞勘行动”。在八天的飞勘行动中,完成了辖区各省界站口及冬季的重点防控区域的飞勘工作,通过本次冬季无人机专项飞勘行动,摸清了无人机在冬季野外环境下的实际飞行能力,为无人机投入实战提前做好准备。
同时在辖区路段建立了一批应急处置的“前沿指挥所”,确保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无人机能招之能来,来之能战、及时高效的采集前方现场第一手画面,为应急保障工作指明方向。
无人机需要飞行操控、任务载荷等协同配合,要想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必须全面掌握多领域专业知识和工作原理。这些专业知识和工作原理,又是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操作技巧,最终让无人机成为空中的眼睛,延伸的臂膀,让它灵活的穿梭于勘察作业区。
据了解,近几年湖北省高管局在无人机应用上也是非常的重视,不仅配备了设备,还组织了培训。想问一下李波鋆,那么咱们随岳支队又是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开展无人机应用工作的?
李波鋆:这几年省高管局给基层路政大队配发了新型的无人机装备,先后组织了两次的“无人机驾驶员取证培训”,支队为切实做好无人机应用实践活动相关工作,提升路政执法人员无人机装备应用能力,提高路政管理科技应用水平,在去年推出了《随岳支队无人机应用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三个工作目标:
首先是培养内部飞训师,壮大“飞手”队伍。以取得无人机飞行执照的同志为基础,组建支队无人机飞训师来培训“飞手”,进一步壮大无人机“飞手”队伍,逐步实现每个大队“飞手”成员达4-5名以上。
其次是构建飞勘数据库,提升科技应用。完成对管段枢纽互通、桥域空间、高填方路段、服务区、省界通道等重点路段、场所、设施的飞勘任务,分类分项构建支队、大队辖区飞勘动态数据库,实现动态跟踪管理。
再就是搭建技能竞赛平台,营造创新氛围。通过组织论坛、培训、竞赛等活动提高支队全员对新装备应用的兴趣,以强化素质、增加能力为重点,在学习本领上求创新,不断提升创新的实践能力,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经过这一年多的实践运用,支队已经有9名同志通过考试取得了无人机飞行执照,同时有近40名执法人员参加了内部无人机技能培训,初步具备了无人机操作能力。
武汉钛客之道是一家专注于全景VR的公司,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全景虚拟现实体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VR全景行业在我国逐渐兴起,钛客之道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投身于全景VR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成为行业内的一股新兴力量。钛客之道拥有一支专业的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技术,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团队采用无人机等全景拍摄设备和技术,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全景VR解决方案。无论是企业宣传、旅游景点展示,还是教育培训、房地产展示,钛客之道都能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满意的全景VR产品。
转自网易新闻